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发表时间:2024-03-12 05:18:03 来源:服务项目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作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慢慢的变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称现行水土保持法)公布施行以后,对于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缓解,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效果遏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治理速度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慢慢地增加,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体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逐步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定要通过修改现行水土保持法加以解决:一是水土保持工作统筹规划不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二是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要求;三是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大量增加,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治理的区域及对象已不限于现行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区域和范围;四是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监督措施不够完善,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水土保持法进行修订。

  水利部在深入总结和分析现行水土保持法实施近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收到此件后,先后两次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求意见,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到四川、广东两省作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共六十二条,分为总则、规划、预防、治理、监测和监督、法律责任、附则七章。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现就修订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水土保持规划是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部署,规划的编制、落实必然的联系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长远成效。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统筹规划不够的问题,修订草案新增“规划”一章,对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依据、编制主体、规划种类、编制要求等作了规定。

  一是规定了水土流失调查制度。修订草案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任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负责水土流失调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的最终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二是规定了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机关和程序。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任部门组织实施。

  三是规定了水土保持规划的种类及编制要求。修订草案规定:水土保持规划分为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内容有水土流失状况和成因及规律、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措施等,规划编制应当服从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体设计,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设计、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针对水土流失预防的方法不够完善的问题,修订草案加强完善了水土流失的各项预防措施。

  一是完善了特定区域的水土保护措施。修订草案规定: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种植经济林应当科学选择品种、合理确定规模;禁止毁林、毁草开垦,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或者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的地区铲草皮、挖树兜、采集发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

  二是完善了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预防的方法。修订草案规定:对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等应当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专门存放地;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

  三是完善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修订草案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的,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四是增加了水土保持设施的管护要求。修订草案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

  针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修订草案加强完善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并强化了对不一样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修订草案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签订承包治理合同,国家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承包治理所种植的林木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承包治理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

  二是完善了水土流失治理和补偿制度。修订草案规定: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进行治理;不治理或者无力治理,以及治理后仍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治理责任人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三是细化了不一样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修订草案规定:在水力侵蚀地区、风力侵蚀地区和重力侵蚀地区,应当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

  四是明确了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要求。修订草案规定: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进行分层剥离,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对取土场和开挖面的土地应当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应当复垦。

  五是加强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护。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运行管护制度。

  针对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监督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修订草案作了修订和完善。

  一是完善了水土保持监测和公告制度。修订草案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任部门应当完善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应该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定期公告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变化趋势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等情况。

  二是明确了生产建筑设计企业水土流失监测义务。修订草案规定:对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是细化了监督检查措施。修订草案规定: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可以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导致非常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

  四是完善了水土流失纠纷解决机制。修订草案规定:水土流失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请求水行政主任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

  此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严肃执法和加大对水土保持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修订草案对法律责任作了全面修订,补充规定了水行政主任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细化了管理相对人水土保持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