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备展示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3-12-27 14:38:24 来源:设备展示

  个人简介:胡珩峰,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发展规划工作。分管团委。联系水利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本科学历,党员,1986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合肥炮兵学院任教员、教导员、副团职参谋、正团职政委。2007年11月到省水利厅工作,任厅农村水利处正处级干部,2009年3月任厅人事处调研员,2019年1月任厅机关党委调研员,2019年3月任厅机关纪委书记、机关党委调研员(2019年8月明确为二级调研员),2019年12月任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正处级)、机关纪委书记(2021年10月晋升为一级调研员)。2022年4月任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厅级)。

  个人简介:方贤文,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发展规划工作。联系水利工程学院。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等。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5月任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16年10月任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17年7月任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9年10月任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创新学院院长。2022年6月任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厅级)。

  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和可信计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校领军骨干人才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获安徽省科技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4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2项。指导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挑战杯”国家级银奖等。

  个人简介:王强,党委委员、安徽省水利职工中专学校(安徽水利干部学校)校长。负责宣传统战、总务、基建、后勤、保卫、人民武装、安全生产、资产经营工作。分管党委宣传统战部、总务处(基建办)、后勤管理中心、保卫处、资产经营公司(设计院、亚太公司)。联系建筑工程学院,协助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先后在省水利厅政治部、办公室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厅宣传中心主任。2003年10月任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副主任,2007年9月起任安徽省水利干部学校副校长。

  个人简介:严东,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工作。负责、审计、党委巡察工作。分管监察审计处。 1982年6月出生,汉族,安徽无为人,2004年11月参加工作,2004年4月入党,本科学历,政工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正处级)。

  1982年6月出生,汉族,安徽无为人,2004年11月参加工作,2004年4月入党,本科学历,政工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正处级)。

  个人简介:李宗尧,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教学、科研、教学质量管理、本科教育工作,协助发展规划工作。分管教务处、本科教育工作部。联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协助联系水利工程学院。

  1965年12月出生,汉族,安徽五河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入党,本科学历,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正处级)

  个人简介:陈送财,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财务、招标、实验实训、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工作。分管财务处(招标办)、实验实训中心、图书馆。联系市政与交通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65年12月出生,汉族,江西鄱阳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入党,本科学历,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正处级)

  个人简介:陈彪,党委委员、安徽省水利职工中专学校(安徽水利干部学校)副校长。负责机关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共青团、招生就业、国际合作交流、信息化、体育工作。分管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学生处、团委。联系机电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

  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安徽霍山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10月入党,本科学历,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安徽省水利职工中专学校(安徽水利干部学校)副校长(副处级)

  个人简介:陈平,党委委员、安徽省水利职工中专学校(安徽水利干部学校)副校长。负责基层党建、组织、人事、党校、乡村振兴、工会、离退休、关工委、老年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工会)、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1971年10月出生,回族,安徽固镇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6月入党,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安徽省水利职工中专学校(安徽水利干部学校)副校长(副处级)

  【学院概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水利部“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是隶属省水利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全国100所和全省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4年,经省发展改革委和教育厅批准,在全省高职中率先进行“四年一贯制”本科教育改革试点。201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之一。2016年,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2017年,荣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8年,获批全国首批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企业(5所高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1所高校,其中高职2所)、全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2019年,学院获批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省8所)、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100强院校(全省3所)、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高校、全省高职发展标杆校和全省网络思政中心建设试点高校(全省高职1所)。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学院在全国14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脱颖而出,荣膺其中。2020年,学院成功获批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安徽省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和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 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安徽省直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2年,学院在办学治校、人才教育培训、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学院“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获教育部“优秀”等级;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学生社区”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全国9所,安徽省唯一高职院校);入围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筑设计企业(全国15所,安徽仅1所);获教育部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全省2所高校);获批水利部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高职3所);学院首次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职全省第二家、重点项目第一家);学院获全国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省高职唯一);荣获2020-2022年度省直机关“文明校园”、“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省级样板党支部”等省级称号。

  【基础设施】 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1241亩,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餐饮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和素质拓展基地等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40余万㎡。校内设有九大实训中心,拥有实践性教学所必须的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工厂等130个,校外固定实习实训基地近400个。学院建有先进的智慧校园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图书馆现有藏书70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及各类专业期刊500余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近200人,“双师型”教师400余人,中青年教师中接受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300余人。拥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部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坛新秀50余人。此外,为切实推行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交替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学院通过“水安学院”“合燃订单班”等形式积极构建多主体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了约400名企业和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2022年,学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与22名博士达成来院工作意向,完成64名教师招聘工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本科创建注入新力量。

  【教育教学】 学院设有9个二级学院和本科教育部、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在校生人数近15000人,其中专科生13000余人,“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生600余人。学院主动对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开设专业近60个,形成了以工程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共13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4个,省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工程技术应用类专业达90%以上,涵盖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和特色引领型专业群。已建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130余门。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和学院特色教材300余部。2022年立项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57项、自然科学项目27项、人文社科项目3项,立项数、重点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创历史新高。

  【科研成果】 学院积极探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职科研模式,重视产学研合作、科研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承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等重大课题多项,科研能力在全省高职处于领先水平。学院教研氛围浓厚,近年来,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500余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00多篇。学院积极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社会服务,常年承担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近三年累计培训人次达8000余人,鉴定发证人次达15000余人。

  【校园文化】 学院积极构建格物致知的校园景观系统、多元开放的文化展示系统、立体交互的文化媒体系统、一院一品的专业文化系统、师生共享的文化实践平台,致力打造人文、平安、节约、和谐“四个校园”。学院以水利行业精神为引领,以水文化和徽文化为底蕴,构建以“上善若水”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文明城市进校园”“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党政干部联系班级等举措以及“书院制”“学分制”等载体积极地推进“十个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学生成长空间,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际交流】 学院紧跟国家发展的策略需要,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的利用行业及自身办学优势,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学院在全省高职中率先获批招收留学生资格,首批柬埔寨留学生已经来校学习。2022年,学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为泰国高校师生开展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技术专业线上培训。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应邀参加学院“双高计划”专业群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此外,学院还入围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筑设计企业(全国15所,安徽仅1所)。

  【招生就业】 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围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积极通过辅修专业、通识教育、学分制度等努力完善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已累计培养各类专门人近10万人,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区),奋战在水利、建筑、机电、电力、机械、市政、IT等各条战线上,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支撑。学院在安徽及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多处就业基地,与省内外众多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据第三方评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4年超过95%,始终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自2008年以来连续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22年,学院招生再上新台阶,录取分数线进入安徽高职前列,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7%以上,大学生征兵工作名列全省前茅,被评定为“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