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3-11-05 09:50:53 来源:斯诺克今晚在线直播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更好的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资质单位)(编制日期)责 任 表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校核审查核定批准编 制 单 位编 制 日 期目 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11.2监测目的11.3监测原则11.4方案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31.1项目区概况32.2工程概况32.3施工分区布置32.4工程占地32.5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32.6移民搬迁及安置32.7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32.8水土保持防治设计43监测范围及内容53.1监

  2、测范围53.2监测内容54监测方法64.1气象水文监测74.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74.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94.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125监测站点的布设12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13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13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4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14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146.1监测计划146.2监测工作安排15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167.1设备设施16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178成果提交18附表目录附图目录1前言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1.2监测目的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

  3、土保持情况做监测。其目的是:(1)可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实际影响;(2)了解工程建设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作状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实施效果及合理性;(3)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作及防治效果提供技术是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按照;(4)服务于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5)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1.3监测原则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次保持监测工作布置和安排遵循以下根本原则:(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应按临时站点设置原则。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大多分布在在枢纽工程项目施工期间,

  4、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期。由于电站的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结束,因此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后期和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期,同时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监测;(2)典型性原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确定,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工作,重点地段应重点监测。由于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大多分布在在施工区,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加工管理区等地点,故将监测站点主要布设在这些地段,其它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采取宏观调查,了解其变动情况;(3)可操作性原则。水土流失监测站点主要布设在工程建设对

  5、原地貌及植被破坏较严重,易产生弃土、弃渣而且会造成较大水土流失的地区。工程建设期间,在工程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建立适当的监测点,以能有效、完整的监测两个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原则。运行期间,在工程建设期监测点的基础上,在挡水坝两侧增加监测点,以能反映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原则;(4)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观测方法、观测时段、观测周期、观测频次、观测设施等应根据项目可能会引起和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确定。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成果,报上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5)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并做到地面观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6)此外,由于工程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于工程施

  6、工建设期,并且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始于工程建设基本完工以后,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一定要考虑真实的情况,要体现详细情况具体对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按照新开工建设项目来做。1.4方案编制依据(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第5号令);(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1月31日水利部第12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l0月22日水利部第16号令);(4)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6)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

  7、2002);(7)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式(GB/T157741995);(12)防洪标准(GB5020l94);(1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技术标准(SL4493,水利部)(14)造林作业规程(GBT 157761995);(1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16)云南省云政发19995l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9、)石料场(分述基本情况)存弃渣场(分述基本情况)场内外公路(分述基本情况)2.4工程占地2.5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2.6移民搬迁及安置2.7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2.8水土保持防治设计防治目标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项目特点和项目区的真实的情况,居甫渡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治理工程区域原有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具体防治目标如下:(1)扰动土地治理率:;(2)水土流失治理度:;(3)水土流失控制量:;(4)拦渣率:;

  10、(5)植被恢复系数:;(6)林草覆盖率:。防治分区及布局.1防治分区.2防治措施.3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量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两部分,即工程治理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渣场,采取拦渣、护坡和排水工程措施。对施工区各类用地,根据其立地条件,采取植物治理措施。根据对工程项目施工区的调查分析,需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设计以下水土保持措施:(1)存弃渣场、料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2)施工公路(3)工程管理区、临时占地区(4)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5)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6)移民安置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措施实施进度.1根本原则.2实施进度水土保持实施进度计划

  11、详见表3-3。3监测范围及内容依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制定的水土流失监测计划和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任务书要求,并按照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和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范围、内容、方法、时段、频率和站点布设等。3.1监测范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按照水利部审查批准的工程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即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区(包括水库淹没)、直接影响区,总面积

  12、为hm2。其中,工程项目施工区占地总面积为hm2,直接影响区(不含移民安置区)面积为hm2。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等地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表1。3.2监测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的要求和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报告书确定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结合项目区的真实的情况,本次水土保持监测通过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站点、观测基准(标准地)等定点地面观测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居甫

  13、渡水电站工程建设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最重要的包含水土流失量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定点监测的内容有面蚀、沟蚀等项目,通过布设雨量站、水土流失观测小区、标准地等措施,用以分析掌握各项目分区水土流失状况、林木生长状况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宏观调查监测的内容主要有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设施的运作情况以及水土保护措施的生态环境效益,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居甫渡水电站施工期的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场区内外公路以及绿化美化区和运行期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等是本次监测的重点。监测因子主要为:对地貌、植被的扰动范围和扰动强度及扰动时段;复核各施工区段所产生的弃渣量

  14、;监测弃渣流失量;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完好率及防治的效果。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水位、径流量、泥沙含量、风向、风速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水文监测资料。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具体为:1、项目区与水土流失相关的水文气象因子的监测(1)降雨量、降雨强度;(2)气温、风、水位、流量、泥沙量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2、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存弃渣量及堆放面积;(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1)弃土、弃渣场

  15、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动情况;(2)土、石料场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动情况;(3)水土流失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1)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数量和质量;(2)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树高、乔木胸径、乔灌冠幅)、成活率、保存率、抗性及植被覆盖率;(3)工程保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作情况;(4)各种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拦效益(渣保土效果)监测,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量、提高拦渣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4监测方法依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

  16、,监测采取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4.1气象水文监测(1)降雨量、降雨强度的监测,以收集工程区内或临近区域已知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数据为主,也可建立简易气象站,采用自计雨量计、标准雨筒实时观测。简易气象观测装置安装布局见图4-1;(2)水位、流量、泥沙量等,以收集工程或临近区域观测资料数据为主;(3)气温(采取了专用温度计)、风速(采取了专用风速仪)、湿度(采用干湿球法)等,不单独监测,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图4-1 简易气象站布局与典型设计图4.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中7.4规定的方法。(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

  17、化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作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作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人工开挖与填方

  18、边坡坡度、存弃渣体高度等采用地形测量法。(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并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利用高精度GPS定位,结合GIS分析技术,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办法来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种盖度(或郁闭度),再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具体方法为:(1)林地郁闭度的监测采用树冠投影法。在典型地块内选定20m20m的标准地,用皮尺将标准地划分为5m5m的方格,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

  19、向的投影长度,再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2)灌木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盖度。(3)草地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用所选定样方内,选取2m2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2mm)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

  20、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盖度。(4)林地的郁闭度或灌草地的盖度计算公式为:D=fd/fe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fd样方面积,m2;fe样方内树冠(或草冠)的垂直投影面积,m2。(5)项目建设区内很多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C)计算公式为:C=f/F式中:C林木(或灌草)植被的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km2;f类型区内林地(或灌草地)的垂直投影面积,km2。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取大于20%。样方规格乔木林为60m20m,灌木林为10m10m,草地

  21、为2m2m。本次监测采用的GPS定位和GIS技术,具有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确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变动情况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4.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包括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及其它人工挖填方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程度的变动情况(包括坡面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等)及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应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报告书预测的重点流失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各次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原预测成果的对比。&

  22、#215;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量采用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中规定的方法。(1)水蚀量监测图4-2 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示意图工程建设区扰动地表、弃渣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动情况,可通过典型调查、小区观测法、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以及简易坡面量测法等地面观测办法来进行监测。本次坡面水蚀量监测主要是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或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监测。1)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一般适用于弃渣场等分散堆积场地及边坡。布设样地规格为5m20m。将直径0.51cm、长50100cm的钢钎,在选定的坡面样方小区按照1m5m的间距分纵横方向共计20支

  23、钢钎垂直打入地下,使钢钎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油漆,编写编号(图4-2)。以后,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结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高度,以此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水土流失数量。计算公式为:A=ZS/1000cos式中:A土壤侵蚀数量(m3); Z侵蚀厚度(mm);S水平投影面积(m2);斜坡坡度。图4-3 水土流失简易坡面量测场示意图2)简易坡面量测法:一般适用于公路边坡土质开挖面、土或土石混合或粒径较小的石砾堆等坡面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在选定的坡面,量测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次降雨。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

  24、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图4-3)。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流失量。(2)重力侵蚀状况监测对于重力侵蚀状况,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在汛期开始、每次暴雨过后和汛期终了,按照类型(崩塌、滑塌、泻溜),调查发生重力侵蚀的次数、地点、原因、面积、总的土方量及洪水冲走的土方量,以及每次暴雨后冲沟的泥石流发生情况、运动特征及固体搬运物质等。可采用排桩法监测滑坡。在大坝左坝肩下游发育表层滑坡H1,潜在威胁电站的安全。为了及时了解该滑坡及类似滑坡的发育机制及变形情况,为电站的安全提供及时的预警预报,可建设滑坡监测点。观测采用排桩法,从滑坡后

  25、缘稳定岩体开始,沿可能出现的滑坡变形最明显的轴向等距离布设一系列排桩。各桩间距为10m,埋深0.50.8m。按汛期每周一次、非汛期每月一次,量测各桩之间的距离(包括相临排桩地表直线间距、相临排桩桩端直线间距)。两两排桩间距采用皮尺读取,多个排桩间距用水准仪测量。根据下式可计算位移量,其中:位移:DLik = Lij+1 Lij水平位移:DXik = DLik cos bi垂直位移:DYik = DLik sin bi式中,i = 1, 2, 3, 12,表示桩数;j = 1, 2, 3, m, m 表示测次;k = j = 1, 2, 3, m-1, m 表示测次;Lik表示第j次测量时第i桩

  26、与第i +1桩之间的斜坡距离(m);DLik 表示 第k次测量与第k +1次测量之间,第i桩与第i +1桩之间的距离之差;bi 表示第i桩与第i +1桩之间的斜坡坡度()。根据定期量测数据,可用于研究和判断滑坡的变形规模、机制及发展的新趋势。(3)土壤性质指标量测涉及的土壤性质指标(容重、含水量、抗蚀性等)观测方法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手册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4.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作状况,按照SL2772002水土

  27、保持监测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并参照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的规定;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发育情况(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抗冻性及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中6.5.16.5.4和7.4.4规定的方法,参照SD23987中第6.5.2条规定的方法。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核算的办法来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按照GB/T1577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式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5监测站点

  28、的布设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在实地踏勘的基础,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区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特征,并考虑观测与管理的方便性,本次监测在不一样区域分别设置长期和临时观测(监测)站点或断面,在9个区域设置临时观测(监测)站点或断面,包括1#弃渣场、2#存弃渣场、3#弃渣场、4#弃渣场、5#弃渣场、石料场、土料场、工程管理区范围内和1个区域为工程周边不受影响的地区(设1个对照观测地段)。按照监测点计算,简易气象观测站1个,雨量观测站1个,地

  29、形地貌及扰动场地变化观测点有8个,林木生长发育情况和植物措施质量监测点10个,林木抗性和林草覆盖度监测点有10个,坡面水土流失量监测断面有10个(其中有1个为对照监测断面),水土保持措施质量和防治效果监测点有10个,共计50个。同时,通过抽样监测这些站点(断面),监测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工程的完成及其效益情况,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和各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效益。具体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布设见布置图(图略)。2005年5月,各监测站点建立完毕,当年雨季(即2005年5月底)即投入监测使用。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1)调查监测对于项目建设区地形、地貌和植被的扰动变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

  30、地表面积,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主要采取调查的方式来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分布在项目建设施工区内各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场内施工公路及工程管理区等,也就是除移民安置区和水库淹没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设置10个地形、地貌和植被的扰动变化监测点。(2)地面观测拟在1#弃渣场、2#弃渣场、3#弃渣场、4#存弃渣场、5#弃渣场等5个存弃渣场实地测量核实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并在5个存弃渣场、2个土石料场、工程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10个林草覆盖度监测点。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1)地面观测对于工程建设区扰动地表、弃渣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动情况,拟在项目

  31、建设区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9个坡面水土流失量监测断面,重力侵蚀观测不设置监测断面(点)。为了准确分析坡面水土流失的数量,拟在工程区周边不受影响的,与存弃渣场地表覆盖物、自然条件相似,坡度相同的地方选择1个坡面水土流失数量对照监测断面。(2)调查监测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变动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拟通过对上述9个监测点所在的弃渣场和公路进行路线调查(如果有必要还适当安排测量调查工作)。重力侵蚀观测设调查监测点。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地面观测拟在在5个存弃渣场、2个土石料场、工程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设置10个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监

  32、测点和10个林木抗性观测点。(2)调查监测拟对在5个存弃渣场、2个土石料场和场内施工公路等三个区域抽样调查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和运作情况,调查内容有拦渣坝、拦水坝、挡墙、护面工程、截排水沟和引洪沟等。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按照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在指定的区域(施工场区)根据实地踏勘情况确定。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6.1监测计划工程大规模的施工建设正在进行,因此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安排考虑为3.0年,共监测10次。即建设施工期为2.0年,每季监测1次,共监测8次;运行期为1年,每半年监测1次,共监测2次。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特性

  33、,水土流失量的地面观测工作安排在每年汛期枯水季节一次,汛后一次;植物措施的地面观测安排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一次。调查监测工作除重力侵蚀等应在汛期结束之前进行外,其它项目的调查监测工作原则上安排在枯水季节进行。6.2监测工作安排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范围分区、内容、方法、时段和频次等工作安排,具体见表4-2。表6-2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安排表监测分区及监测点(断面)位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次全 区降雨量、雨强等观测简易气象站观测或利用电站资料施工期、运行期每日一次, 自计式雨量计复核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复核挖填方的数量

  34、、占地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主体工程坝基础开挖两侧降雨量、雨强等观测简易气象站观测或利用电站资料施工期、运行期每日一次, 自计式雨量计水位、径流量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每年5、9月泥沙流失量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每年5、9月存弃渣场(4个弃渣场、1个存弃渣场)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渣体坡度、地高、存弃渣量、堆放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坡面水蚀面积、流失量、程度及危害调查观测小区法、沟槽法施工期、运行期视降雨而定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危害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终了

  35、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运行期每年一次工程保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作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9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9月林木抗性(林木越冬受害)标准地法运行期春、夏季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5、9、12月土石料场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挖方边坡高度、坡度、挖方量、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临时坡面水蚀量观测小区法、沟槽法施

  36、工期、运行期视降雨而定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危害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终了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运行期每年一次工程保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作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9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5、9、12月工程管理区(施工场(营)地、业主营地、各类仓库)范围绿化美化区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

  37、工期每季度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运行期每年一次工程保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作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运行期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9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9月林木抗性(林木越冬受害)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2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5、9、12月场内施工公路(干支线及临时公路)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坡面水蚀面积、流失量、程度及危害调查观测小区法、沟槽法施工期、运行期视降雨而定坡面重力侵蚀

  38、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危害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终了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运行期每年一次工程保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作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运行期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5、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5、9、12月注:1、施工期监测时限为2.0年,运行期监测时限为1年;2、坡面水蚀量在每年每次大暴雨和汛期终了后各监测一次;3、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包括林木的植被类型、育苗方法、种植方式(含株间距、行间距、坑深)、苗木规格和林木的树高、胸径(乔木)、冠幅(灌草)、保存率和成活率等。造林成活率

  39、在造林当年秋季调查监测1次,造林保存率在每年5月调查监测1次,林木的树高、胸径(乔木)、冠幅(灌草)在每年9月调查监测1次。林木抗性在每年春季初调查监测1次。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7.1设备设施本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实施需要配备的监测设施和设备详见表5-1。表5-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和设备一览表序号设施和设备型 号单位数量备 注一设 施1简易观测小区(场)个10包括截(排)水沟、沉沙池和集流槽2简易气象站个1场地平整、防护围栏及安装3钢钎、皮尺、卷尺、卡尺、罗盘等套2用于观测侵蚀量及沉降变化,植被生长情况及其它测量4用品柜个2试剂、物品、资料贮存5实验室改造个

  40、1操作台、隔墙、水电安装等二设 备1自计式雨量计套3用于简易气象站建设2标准雨量筒套3用于简易气象站建设3百叶箱套1含温度计、湿度计4风向-风速仪套1便携式5气象速测系统套1便携式,5要素6三级水准仪SD3型套1测多标桩间距7水位计套2便携式8三角堰修建套2用于库区河水流量测定9梯形堰修建套2用于库区河水流量测定10土壤水分仪套1测4个深度11泥沙浊度仪套1泥沙快速测定12精密天平AG-204型套11/10000g13烘 箱101A-2II型套1带鼓风14手持式GPSGPSIV型台1用于监测点、场地及现象点的定位和量测15数码照相机台1用于监测现象的图片记录16计算机台2用于文字,图表处理和计

  41、算17制图软件MapGIS套1用于图件的绘制和数据处理18制图软件AutoCAD套1用于图件的绘制和数据处理19易耗品样品分析用品、玻璃器皿、化学试剂、分析纯、打印纸、等20幅材及配套设备用在所有设施安装补助材料、小五金构件及易损配件补充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本项目监测工作由承担,具体人员和分工见表5-2。表5-2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安排和组织分工姓 名性别职称、职务专 业监测工作分工黄 兵女副教授环境工程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薛传东男副教授/博士地质工程负责水土流失状况监测钟德明男高工水工设计负责工程防护设施监测李荣华

  42、男工程师植物工程负责植物恢复措施监测李保珠男讲师/博士GIS技术负责数据处理和制图骆少勇男硕士工程地质参加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施 春女讲师/硕士计算机技术参加数据处理和制图魏海霞女硕 士区域规划负责图件资料的综合整理8成果提交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分3.0年共10次完成。每次监测结束后,需对监测结果和原始调查资料数据来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做出简要评价,编写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报送业主与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若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应立即通知业主与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补救措施。每年年末,进行一次资料整理及归档,编制年度监测报告,内容有监测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方法

  43、、监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等,并报送业主、工程建筑设计企业、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上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备案。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根据各阶段的监测情况,综合分析整理成果,编制提交骆少勇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注:本格式只供参考,其中附图表只是说明应有的项目形式不固定。附表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表(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地点地块损坏和压占面积(m2)地面扰动类型地形部位地面组成物质原地面坡度()现地面坡度()挖深或堆置高度/m坡向()坡长(m)周边植被状况植被恢复状况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t/(km2a

  44、)水土流失危害情况调查人: 填表人: 核查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附表2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表(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图斑编号图斑面积(m2)土地利用类型地貌部位坡度()海拔(m)基岩类型土壤类型植被或作物种类覆盖度生长状况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强度t/(km2a)数量规格质量调查人: 填表人: 核查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附表3 开发建设项目重力侵蚀调查表(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规程SL277-2002编制)位置侵蚀类型发生时间诱因形成条件发生规模危害及防治平面图剖面图场地X坐标Y坐标(大)暴雨人为活动其它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地质构造水

  45、文地质物质组成土地利用雨量/mm历时/h类型部位坡长/m坡向/原坡度/现坡度/调查人: 填表人: 核查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附表4 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表(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239-87)日分界: 时 仪器类型: 观测年份: 年 (mm) 月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月 日1降 水 量降 水 量降水日数降水日数最大日量最大日量年 统 计降 水 量降水日数最大日降水量 月 日一次最大量 mm,历时 时 分 月 日初霜 月 日( 年 月 日)终霜 月 日初雪 月 日( 年 月 日)终雪 月 日附 注附表5 雨量站降水量摘录表(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239-87)观测年份: 年 单位:mm降水次数月日时分降水量一次降水量降水次数月日时分降水量一次降水量mm历时mm历时593060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若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相关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一些下载相关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GB/T 3836.15-2017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