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向纵深发展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

发表时间:2024-05-01 18:36:41 来源:斯诺克今晚在线直播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纳入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大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确立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充足表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战略定力和长远谋划,是着眼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顺应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议》明白准确地提出“提升ECO质量和稳定能力”,并对“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更为做好“十四五”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总的来看,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已经呈现出面积逐年减少、强度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我国生态系统仍较为脆弱,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现状没发生根本性改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保护的压力、监管和治理的任务依然很重,水土保持工作仍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以推进水土流失减量降级与提质增效并重为主线,以健全制度和强化落实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监测支撑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

  一要聚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求,全方面推进水土保持强监管制度落地落实。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必须要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必须要以强有力的监管为保障。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监管权责清单,持续创新监督管理手段,分类细化监管规则标准,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及时发现、严格查处,真正管住人为水土流失。结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索实施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健全水土保持监管与执法、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机制,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同监管执法,形成强监管合力。

  二要围绕提升ECO质量和稳定能力要求,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状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和老百姓需求,尊重规律,科学确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布局。对黄河中游、长江上游、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重在加快治理速度,实施重点治理,补齐ECO短板。对生态功能区,结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重在提升治理质量和效益。对农产品主产区,围绕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调整产业体系、群众增产增收,重点开展坡耕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要落实开展ECO保护成效监测评估要求,逐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能力。完善农田、森林、草原、荒漠等ECO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建立全国、重点流域区域、省市县等多层级的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监测评价标准体系。每年完成一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定量全面掌握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每年选择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重点流域等开展水土保持状况成效监测评价;按季度对人为水土流失情况实施重点动态监控。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发挥好监测对管理的支撑作用,定期发布监测成果,为科学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生态质量优劣、生态功能完善程度、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提供支持和依据。

  同时,要按照系统观念要求,着力创新水土保持体制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用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这个抓手,发挥好水利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牵头作用,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职责。完善水土保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建管机制,创新投入政策,调动各方面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统筹考虑政策制定、手段创新、责任落实、基础研究等各方面工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