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滨州:水土保持率达到9819%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

发表时间:2024-02-06 01:03:07 来源:服务项目

  2月1日,滨州市召开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紧紧围绕“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要求,全方位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164.8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98.19%,高出全省平均值11.4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道义就滨州市贯彻落实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情况作了介绍。

  坚持规划统领,锚定水土保持工作航向。市政府印发《滨州市水土保持规划》,对水土保持分区、治理、预防保护、监测等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发展框架。积极地推进各县市区水土保持规划批复实施,明确了水土保持治理、监管任务目标,构建起完备、系统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滨州市快速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专班,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城乡水务、发展改革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滨州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工作细则》,完善县级责任体系,并每年对各县市区政府实施考核评估,全力推进规划目标落地落实。

  坚持治理为先,守护生态文明建设命脉。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特别是重点抓好沿黄区域和邹平市南部山区治理。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投资290万元、省级投资3170万元、市级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家、省、市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38项,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0平方公里,同时,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2个,打造了以邹平市樱花山、沾化区付家河、阳信县大济河等区域为代表的水土保持示范区,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监管为要,筑牢人为水土流失防线。按照“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全程管控、跟踪落实”的思路,从创新监督管理思路、完善监管流程、提升监管成效上做文章,探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次序推进与遥感监管强力清零相结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监督管理模式。开展“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对13期1360个遥感监管项目进行查处整改,全部按照省水利厅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任务。2022年,城乡水务、行政审批、税务三部门联合印发《滨州市市级立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流程》,建立部门信息互通和审管联动机制,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自主验收等事项实行“一次性告知、全链条监管”。2023年11月,市、县两级联合开展拉网式排查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档案资料管理情况。通过集中排查整治,已开工项目全部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并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推进“强监管”,实现全市范围内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水平全方面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增量”得到一定效果防控。

  坚持示范引领,构建争先创优发展格局。结合滨州实际,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思路和“示范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步骤,积极打造亮点、创建品牌。近年来,滨州市先后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个,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1个,首批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园1个,有效发挥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作用。创建省级水系绿化样板11个,构建了林水相依、河清岸绿的水系生态体系。沾化区和阳信县被列为全省水土保持高水平发展三年强基试点,分别形成了沾化区协同监督管理模式和阳信县“互联网+监管”模式,其中,沾化区相关做法被省委改革办评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发文推广。(本网记者)